井岡山斗爭的偉大實踐,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擇、對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具有關鍵意義。在建黨百年之際,海瑞黨支部于2021年5月15日-5月17日組織廣大黨員、積極分子一行16人走進井岡山,有針對性地進行現場學習,憶崢嶸歲月,揚革命精神,進一步堅定黨員理想信念。
5月16日,海瑞黨支部走近了黃洋界哨口,黃洋界是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,1928年的7月30日,紅軍以不足一營的兵力,在地方武裝和人民群眾的配合下,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。毛澤東同志在接到捷報后,揮手寫下《西江月?井岡山》,鐫刻于黃洋界碑之上——"黃洋界上炮聲隆,報道敵軍宵遁"。昔日,毛主席曾親自書寫詩句記錄的黃洋界保衛戰,如今,在這里濃縮成一架炮、一條戰壕、一塊石碑和一段事跡,都是歷史的珍貴見證。黃洋界山道十分狹窄且地勢不平,同志們親身走過更能感嘆共產黨人革命之艱辛,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先士卒、率先垂范之奮斗精神。
隨后,海瑞黨支部來到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,深入了解革命歷史,感受紅色精神。井岡山歷史博物館作為全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,致力于運用“紅色經典,現代表述”的理念,采取聲、光、電和多媒體等高科技展陳手段,生動再現井岡山的革命歷史。在戰火紛飛的井岡山歲月中,中國共產黨員鐵骨錚錚、永不叛黨、斗爭到底的精神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。新時代的共產黨員,以及正在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積極分子,我們必須銘記并領悟井岡山精神的精髓,將這種大無畏的戰斗精神貫徹到自己的未來的奮斗之中。
1927年10月27日,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一部,歷經艱難曲折,抵達井岡山的中心——茨坪。當地的一位鹽商騰出自己部分房屋給毛澤東和紅軍居住。在講解員的教學解說下,我們了解到了由于湘贛敵軍窮追不舍及封鎖,紅軍的軍需給養非常困難,生活條件十分艱苦,墊在床底的稻草在當時還有個別名,叫做“金絲被”。三根燈芯節省著用,一次只點一根,在一年多的時間里,毛澤東白天打仗,夜晚思考,在這間不起眼的小屋內,寫下了光輝著作——《井岡山的斗爭》,總結經驗,闡明了“工農武裝割據”的光輝思想,也指明了中國革命的前途。
此外,同志們先后還抵達王佐故居、南山公園火炬雕像等地瞻仰學習,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江西考察調研時提出的“井岡山精神”,堅定信念,追求理想的偉大氣魄和胸襟。通過本次參觀學習活動,海瑞黨支部將繼續堅定信念,不忘初心,不斷創新黨建工作的方式方法;忠實踐行企業“求索進取,護佑眾生”的使命,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新時代新社會醫藥,特別是優質藥品服務需求的道路上堅守初心、奮勇前行,為實現以黨建促企業發展,為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作出應有的貢獻。